成長痛
財團法人仁愛綜合醫院大里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 李龍鳳
在兒科門診中,時常有父母帶小孩來,抱怨小孩子的大腿或小腿有模糊奇怪的疼痛,甚至痛到哭鬧不安,有時爸爸媽媽自行擦擦藥膏或是安慰安慰,一會兒又好了。隔天又好好的活蹦亂跳,照樣可以去上學或玩耍。但是幾天或是幾個禮拜之後又發作起來,實在讓為人父母者擔心不已。回想最近又沒有受傷也沒有跌倒,怎麼會這樣呢?會不會有甚麼毛病?難道是長了甚麼東西?

「成長痛」以小女生居多
 
上面所描述的就是成長痛常見的現象。所謂「成長痛」是一種發生在學齡前後,大約三到十二歲左右的正常小朋友,一種莫名的肢體疼痛,它是除了頭痛、肚子痛外,小孩子最常抱怨的疼痛之一,通常以女孩子發生較多。根據文獻報告,大約有百分之十五至三十的小孩曾經經歷過這樣的問題。
 
然而「成長痛」這個名詞有點不符合實際的情形,因為成長的本身並不會造成疼痛,而且這種毛病主要發生在小學三年級前的小孩,而不是發生在生長最旺盛的青春期。另外也沒有證據顯示,骨骼的生長與成長痛有甚麼關係,但由於這個名詞很容易被父母所接受及了解,也就繼續被沿用了。
就症狀而言,臨床上絕大多數的成長痛是發生在下午及晚上,疼痛部位大多是發生在兩側的下肢,以支撐體重的肌肉為主,如大腿前側肌肉、膝蓋、及小腿後側肌肉居多。發作時小孩子並不會發燒,局部也沒有紅、腫、熱的現象,疼痛的時間可維持數分鐘到一小時左右,至於疼痛發作的頻率及位置並不固定。
記錄疼痛時間和位置
其實造成成長痛的原因並不清楚,但若仔細觀察可發現,與當天有較長時間,或份量較重的遊戲或活動有關。例如:較長時間的站立、走路、跳躍或爬樓梯等。當活動量超過負荷時,在活動結束之後,也就是大約下午或晚上,小朋友的注意力才逐漸轉移到自己身上,發現身體的疲勞及不舒服。當孩子逐漸長大後,可以分清楚運動傷害、運動疲勞、不尋常疼痛的差別時,成長痛自然就跟著不藥而癒了。
要提醒父母的是,成長痛是一個診斷的垃圾桶,也就是把兒童在生長的過程中,找不到原因的肢體疼痛,通通歸到這裡來。因此成長痛的診斷,並不是單靠抽血、X光或電腦斷層等科學儀器,就能檢驗診斷出來,主要靠的是排除法,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範圍內的小孩子表現出這樣的疼痛,而且也找不到其他確實的原因時,就會被診斷為「成長痛」。
因此我們如果要下這個診斷之前,一定要排除掉一些嚴重疾病的可能性,以免延誤病情,造成嚴重的後果。因此在求診以前,父母自己不妨詳細記錄孩子疼痛發生的時間點、時間長度、疼痛位置、發作頻率、消失原因,以及當天的活動內容及活動量,這樣可提供給醫師更多的資訊參考來幫助診斷。
給予安慰及按摩減輕症狀
家裏若有孩子成長痛,那我們要怎樣治療或照顧他呢?一般來說,成長痛的預後非常好,不會遺留後遺症,也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。患者可能會在晚上痛個二、三十分鐘,局部按摩就會好一點,可能一週或一個月出現一兩次,持續半年到一年半,就自然好了。家長可以在痛的時候給予小孩安撫、按摩,或者是塗抹酸痛藥膏,甚至口服止痛藥都可以減輕症狀,但也不需要特別限制小孩的運動或活動。簡單的說,就是順其自然加上適時的幫忙就可以了。
但若是痛的頻率太密集、症狀持續,甚至痛到無法就寢,深夜或清晨會被痛醒過來;局部有紅腫熱痛、白天也痛或是跛行、行動不便、伴隨發燒等症狀就不是成長痛,就要趕快請教醫師。
最後還是要提醒家長,如果小孩有什麼問題,一定要找相關領域的專家來做檢查及諮詢,不要隨便聽信坊間秘方,反而誤了小孩病情,以免小病拖成了大病喔!
(取材自BabyLife育兒生活雜誌)
  孩子成長痛 試試補鈣健脾
【董延齡/台北市國醫董延齡診所院長】
 成長痛,發病年齡層多在五歲至十五歲間,男女均有,且男多於女。以往臨床很少看到,不知何故,這幾年常遇到兒童的父母帶孩子來所就診,述說:「孩子經常吵著兩膝或小腿痠痛無力」,要求診斷治療。
 經過詳細觀察和詢問病情,得知大多數罹患成長痛的小朋友,都屬體形較瘦弱、體能較差、胃口不好且偏食,而又好動的小孩。
 據此推論:所謂成長痛,是因幼兒或兒童在發育期,因身體能量消耗過度,尤其兩腿、兩膝,致使下肢肌酸代謝不良,引起的一種生理反應。因此,很難從外觀或物理檢查方面診斷出具體的病灶,只能靠問診、聞診及望診,得知大概的病情。
 這種成長痛的特徵是兩腿隱隱痠痛無力,又不是很痛,上午較輕,下午或活動過多時較痛,嚴重時行走有瘸腿情形,休息一會又較好。
 在中醫的病理論述中,此種小兒成長痛,屬於虛症範疇;也就是先天腎氣不足,下元(肚臍以下)虛弱,又兼後天調攝失當,以致身體抽高時,成骨的鈣質及軟組織的營養補充不足,因而顯現兩腿痠痛無力的症候。
 若是較輕微的成長痛,不需治療,只要注意飲食營養,適當補充富含鈣質的食物,不要做太劇烈的運動。若仍不好,則需考慮看醫師,吃點開胃健脾的藥物,俟胃氣充盛,食量增加,營養吸收充分,不治自癒。
 若仍無效,即屬先天腎氣不足、下元虧虛,導致的下焦虛弱症,可以六味地黃丸做基本方,再酌加牛膝、杜仲、續斷等強筋壯骨的藥物,以補腎生精、培元固本。同時,注意在服藥期間,切忌冰冷飲食,和寒涼性食物,均衡攝取營養,適當做些運動。
(稿酬捐贈發展遲緩兒童基金會)【2007/08/18 聯合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omc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